美国经济学PHD申请难不难?今天分享一下我的申请经验。先介绍一下我的背景,恐怕这是同学们最关心的问题了。我本科学计算机,GPA80,无奖,研究生学国贸,公费,GPA88,GRE1300+4.0,IELTS7.5,三好研究生标兵,优秀毕业论文,优秀毕业生,非核心期刊文章4篇,无套磁。
1. 为什么要去美国?
这是每一个申请人都必须首先弄清楚的问题,虽然每个人的理由都不尽相同。去美国同去别的国家相比好处就不用我说了,学术水平高 +奖学金多,光这两条就够吸引人了。例如:给我offer的学校一年发放的奖学金就有1.6亿刀,73%的学生都有奖学金,这还是公立学校,私立学校钱就更多了。难处就在于学经济要多考个GRE,学商科要多考个GMAT(PS:听说GMAT比GRE容易多),此外,如果没有奖的话费用比去英国澳大利亚贵。至于签证不怎么需要担心,目前签证放的比较开,据说学生签证过关率80%,拿全奖的就更容易过了。
个人觉得,优秀的人(比如top5、一等奖学金获得者、保研),英语又不错的话,完全可以考虑申请去美国。我只想提醒一句,在做决定前,要尽量上论坛搜集信息,对自己的动机和能力进行客观评估,毕竟在美国读博士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一般都是5年甚至更长,而且program都很tough,头两年要通过Candidancy考试(这不是走过场,是真的要刷人的哦,不通过的就给个master走人),毕业论文要求也比较高,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和决心是坚持不下来的,与其半途而废还不如不去。而留美这条路是一条不归路,准备考试加申请就要至少一年的时间,机会成本很高,而且一旦把目光盯上美国,其他国家就很难再吸引你,所以结果不是出去就是留在国内了。
2. 申请美国经济学PHD的形势
下面大致谈一下申请美国经济学PHD的形势。首先,在美国经济学PHD出来以后就业还是不错的,可以去产业、非盈利组织,也可以去高校、政府部门(当然这一般没有中国人的份),主要看你的主修和辅修方向吃不吃香,虽然比不上学金融的薪水高,但是还是足够你在美国过得比较滋润了,所以美国人也愿意读经济,如此一来申请竞争还是比较激烈的。
据我所知,学校的名气对申奖还是有用的。因为美国人虽不了解、也不屑于了解中国的大学排名,除了985学校,其他学校都差不多,但每个department多少有两个中国人,老师也好学生也好,他们是了解情况并且有倾向的,如果帮忙整理材料的学生、或者评审会老师和你是一个学校出来的,是不是会多少加点分。在美国比较吃得开的中国学校是北大CCER,复旦,清华、浙大、南大,武大,华科(理工科转)等,这个你上各个学校的经济系主页,点PHD Candidate的CV看就知道了。但就今年的申请情况看,从中国大陆直接去Top50的非常非常少,这里仅指拿到TuitionWaiver及以上奖学金的。原因呢,大家可能也知道一点,邹恒甫在博客上也说的很清楚了。曾经有一批来自武大等学校的学子,拿全奖进入了Harvard、MIT、Chicago等top20学校,可是很多都半途而废,去投行赚钱了。因此美国top50大学现在主要接受从其他大学转学过去的中国学生,对于武大的学生应该是深恶痛绝了。呵呵,这样的名声不要也罢。
我一直很疑惑,中南人到底能去美国多好的学校?因为缺少参照信息,在选校的时候也很难对自己定位。可以说,我在中南不属于牛人,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执着追求自己理想的普通一员,所以从今天起我给大家做一个参照,我可以做到的,相信大家努力了都可以做到。所以从目前看,想拿全奖的可以去到专业排名前100的学校(修正),如果是自费或者半奖,听系主任说有去Columbia的。
由于近几年上财、中财等很多学校都加大了引进海归和对外交流的力度,我们学校却迟迟没有动静,再加上我们学校去美国的学生一贯少,几年前又因为合并而改名,即便有知道中南财大的,一时间也对不上号了,这多少对我们的申请有点影响。不过有的学校有985和211学校的名单,比如CGU和UConn,这个就不用担心了。总之,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我们没有前人,那么这棵树只能靠我们自己栽了。
根据目前论坛上报的offer情况,目前拿到offer的不超过20个人,有的牛人一人拿了5个offer。基本上每个大学给中国学生的offer为1-2个,其他人都在waitinglist上等,这可能是因为以前招的中国人太多,需要照顾到多样性问题。在4.15后那些被牛人据掉的offer才可能花落他家,届时应该会有更多的人拿到offer。By the way,如果你们去各个系的主页上看,就会发现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几乎每个系都有3个以上中国学生,有的更是多到一半,当然也许有的是台湾人或香港人,这可以从current student姓名列表上看出来,这说明很多学校对中国学生还是很友好的。
3. 申请流程
上网全面搜集留学相关资料---办信用卡,考G,T/Ielts---选择学校(根据排名或找认识的人询问)---email联系学校(询问program信息和往年申请信息)---准备PS、联系3封推荐信---网申、缴费---G、T、ielts送分---用DHL或EMS寄材料---与学校保持email联系---收获ad/offer/rej---答复学校,准备签证---飞跃成功。
4. 如何在申请中脱颖而出
首先请大家想一个问题,如果你是教授,一大堆来自世界各地的申请材料放在你的面前,你会从何看起呢?提示一下,申请材料包括:申请表,成绩单,简历,ps,推荐信,论文的abstract(如果有的话)。对,了解一个人最快捷的方法就是:简历。简历里有申请人最主要的硬件信息,包括教育背景、GT成绩、GPA、rank、工作经验、论文发表,看完简历就可以对申请人形成一个较完整的印象。所以首先要努力学习,给自己创造出一个漂亮的履历。可以肯定的说,这关系到你能不能在首轮筛选中脱颖而出。
下面具体的谈谈各个单项。首先,专业背景很重要。大家都知道经济学学习比较强调数理,再加上中国经济学教育实在问题多多,学了4年未必比没学过的强多少,因此理工科学生申请奖学金往往比较占优势,特别是学物理、数学、计算机的学生。我认识的申请者里就有学地球物理的,有学金融数学的。中南这样的专业很少,大部分学生都是学财经的,这已经是一个无法改变的现实,那么怎么增强你的竞争优势呢?无他,就是多选数学课程并且尽全力争取高分,除了传统三项外,如果能修修实分析、矩阵论、偏微分方程、拓扑学是最好不过了。在微观、宏观、计量这样的课程上也要拿高分。实在不行就自学,然后考个GRE数学专项,申经济考这个的不多,如果你有一定会让老师眼前一亮。不过据一个学数学的朋友说,这个专项考试内容包括泛函、实变、复变等,对于非专业的考高分有难度。我本来想考的,资料都买好了,后来因为时间安排不过来就放弃了。
然后就是GT成绩和GPA,重要性在各个学校眼中都不一样,不能一概而论。UC-Riverside据说特别注重GPA,好像加州的学校都这样。也有的学校先根据G、T成绩排序,直接删掉不好的。GRE成绩最好有1300+4.0以上,Toefl100或雅思7.0以上。至于研究经历,有人说论文很重要,但是很少有学生能够在核心期刊发文章的,能挂个第二、第三作者已经算是很牛了。对大部分人来说,有参与研究的经历,再加上高GT和GPA,还有足够的数学课程,只要你愿意去80-150的学校,基本上拿到offer的问题不大。
在硬件过关的情况下,在第二轮筛选中(往往此时决定给不给奖学金),教授想对你这个人进一步了解时,才会看你的ps和推荐信。PS很重要,这一点是公认的。它不仅展示出你的英文写作水平,还直接反映你的精神面貌和人生态度。通常情况下,PS作用大于推荐信(牛推例外)。PS是我花时间最多的申请材料。我前后共写了3稿,其中修修改改的不下十几遍。关于PS有几个原则必须把握。1.写PS要在全面回顾并认识自己的基础上进行。重要的一点是要挖掘出自己和别人的不同来,让人一看就对你感兴趣。2.对自己的未来要有一个清醒的规划。这包括分析社会需求、弄清自己的真正兴趣所在、自己的强弱项以及自己的理想抱负。3.要谈你自己的认识。可以谈谈你对经济学,对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对学习、研究以及人生的认识。4.要以积极的态度谈,要充满自信。5.认识要真诚深入。不能夸夸其谈,不能讲大道理。6.不同的Program有不同的要求和偏好,不能一篇PS通吃。
如果同时有几个申请人都很优秀,让committee无法取舍时,就轮到最后一招——面试出场了。我今年就有幸被面试了一回,我想这个面试对我后来拿到那个学校的offer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据我所知,有一个男生在我前一天被面试,面试我们的是同一个教授,这个教授和他同方向,和我不同方向。结果是我拿到了offer,而他没有。面试考察的是什么呢?一般是想测试你的口语水平,以及澄清双方的一些疑问。校方也会有很多考虑,比如给了你offer你会不会来啊,你是不是会在这里一直待下去啊(中途转学对他们是不利的),你有没有TA或RA的经验啊(希望你去了以后能帮老师做点事)等等。这要求你在面试前充分了解program的相关信息,这样才能表现出你的诚意不是。
美国经济学申请一般无需套瓷,奖学金发放都是由一个committee讨论决定的。当然你如果有熟识的老师在里面,自然拿奖几率很高,但这样的关系绝不是套瓷能套来的。虽然我们对走关系都深恶痛绝,但是很遗憾美国是很讲“关系”的。这个“关系”不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关系,而是一个教授或者校友以他的人格和学识为担保的推荐。有了这样一个可以信赖的人的推荐,committee还需要看材料吗?直接拿下。今年就有一个复旦大学的学生,因为复旦和JHU的友好关系,加之她导师(现在JHU访问)的推荐直接拿到了JHU的offer,令人羡慕不已。
5. 本科生和研究生谁更有优势
一般来说,理工科研究生= 财经类研究生》理工科本科生》财经类本科生。
毕竟研究生的思想更成熟,而且有一定的研究和教学经验,有论文发表,对研究的体会更深,不容易半途而废。要知道美国人给你全奖读博士,是觉得你有培养潜力,希望你能成为一个优秀的研究者,将来做出成绩给他们学校添光彩的。如果你读到一半不读了,那他们的钱就白花了。
不过本科生拿全奖的也比比皆是,他们的一个共性就是:双高。GPA高,GT高。这样的学生在美国人眼里看来,属于基础好有潜力,虽然人的思想还不定性,有可能读完硕士就找工作去了,但是也愿意冒险一试。理工科本科生的优势,无他,就是他们的数理课程更多,逻辑思维更好。
这里我要特别说一句,美国人欣赏聪明能干、自动自发的学生,热爱专业又有能力的人是最理想的。本科成绩中等的人不要灰心,美国人也理解年轻人需要一个成长的过程,因此后两年GPA高或者读研时期GPA高,也可以弥补以前的一些不足。不想在国内读研的,也可以在后两年修一些数学、计量、统计方面的课程来弥补。
6.如何对待排名
在对待排名的问题上需要辨证。每个排名所依据的标准都不一样,美国大学排名不能反映系排名,系排名也不能反映方向排名。论重要性,PHDprogram排名>经济系排名>综合排名。但是综合排名也要兼顾,这样到时候如果不想做研究,想去产业部门,也好找工作。最好是进综合和专业都排在前100的学校。最好有认识的人告诉你排名上反映不出来的信息,如果你这个方向有个牛导师,这比什么排名都重要。我就咨询了一个海归老师,呵呵,不过晚了点,是申请完毕后选择offer时。
不过,申请的现实是:排名靠前的学校,我们基本没戏;排名靠后的学校,我们又不想去。有人说除top100,后面的program都不值得读,这话对也不对。首先,经济学的确讲究名门正宗,但是我已经讲过,别说我们学校,就连北大清华一年也没几个人迈得进那个门槛。所以还是现实些,曲线救国也未必不是一个办法。说一句良心话,top20的确不是随便一个人都可以读的。就算你进去了,你能handle那些课程吗?能写出原创性的毕业论文吗?我自认没有这个水平。再举个我知道的例子,有一个国内名校数学专业毕业的牛人走曲线救国的道路,最终去了Stanford学统计,到现在还干晾着没法毕业,因为写不出东西来。
话说回来,美国每一个州的州立大学(这里指University of ** 不是StateU)都可以和国内的北大清华媲美,或者应该说更好,所以还是值得一读的。无论如何,我们学校在国内也只排70多不是,中国经济学研究在世界也只排四流不是,如果看经济学排名,清华北大在世界上的排名,也还不如很多美国top100的学校;就算看综合排名,从中国70多直飞美国top100,也应该满足了。
7.我在申请过程中的一点心得体会
1. 去美国留学,不怕没钱,只怕你不优秀。
2. 自我实现,努力奋斗,画出上升的人生轨迹的人,是会被欣赏的。
3. 经历就是财富,无论是成功的经历还是失败的经历。
4. 成人比成才重要。数理基础比理论积淀重要。但要真正做出成绩,idea最重要。
5. 知之者不若好之者,好之者不若乐之者。做你喜欢做的事,不要看别人在做什么。
6. 审慎思考,理智决定,勇往直前,永不放弃。
7. 人的一生要受的苦总量是一定的,先苦后甜还是先甜后苦,自己选择。(其实这个是从曹亮老师那里借来的)
8. 经常问问自己,我是不是能够做得更好。
8.另一条路——公派留学
公派学生出国攻读博士学位,在未来若干年里都是一个大的趋势。呵呵,这个我在2006年决定考雅思的时候就预见到了(自夸一下[znbbs7])。我当年就是准备申请公派的,后来因为不自信,也受到BF等很多人的影响而放弃了,后来才知道去年有大量名额空缺。过去国家留学基金委的资助重点是访问学者,经过若干年的实践后,发现收效甚微,科研实力提高不明显。为什么呢?答案很简单。第一,时间太短,访问一般是一年,年长者一般英语都不怎么好,所以对很多人来说就是公费旅游了。第二,访问学者在知识架构和思维模式上已经定型了,一年的访问很难使其学术水平有明显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