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古堡探幽
到英国游,古堡是值得一看的,古堡浓缩了不列颠的历史、文化、人文、风情、传说等等,在英伦著名的古堡当数温莎古堡和爱丁堡城堡。
温莎古堡位于英国伦敦以西32公里的温莎镇,从北安到温莎堡没有直达车,乘大巴不经济,乘火车倒不贵,但转了好几趟车,把我们折腾得够呛,但也充分领略了一番伦敦的交通体系,好在有女儿的iphone4导航,要不然我们真摸不着北。我们从北安乘火车(相当于城际列车)到了伦敦的优斯顿火车站,时间大约50分钟,从优斯顿站换乘地铁到帕丁顿火车站,再从帕丁顿站转乘到索洛站,从索洛站直达温莎堡。虽然换转了好几次车,但给我们的感觉是,伦敦的城际或地铁车次都比较多,非上下班高峰期人也不多,乘坐比较舒适。
温莎堡是英国王室的行宫之一,也是目前世界上较大且尚有人居住的古堡式建筑。所以到温莎堡不应是探幽,而是求知和好奇。正是因为有人居住,所以我们参观时感觉温莎堡就不象北京故宫那么阴霾,正所谓房子是靠人养的,现女王伊丽莎白就经常回温莎堡小住。因温莎堡靠近希斯罗机场,据说从温莎堡上空飞过的飞机女王都能如数家珍地说出该飞机型号、所乘人数等。看样子英国女王还真是个权力的象征,要不然哪有那么多闲功夫去揣摩头上飞过的飞机。
温莎堡占地7公顷,其所有建筑都用石头砌成,共有近千个房间,古堡的城墙上还有枪眼,古时防御外敌入侵时用。古堡四周是绿色的草坪和茂密的森林。古堡分为东西两大部分。东面的“上区”为王室私宅,包括国王和女王的餐厅、画室、舞厅、觐见厅、客厅、滑铁卢厅、圣乔治堂等。这里以收藏皇家名画和珍宝著称。滑铁卢厅是为庆贺滑铁卢战役胜利而建的,在宽敞高大的长方形大厅内,墙壁上挂满在滑铁卢战役中立下战功的英国战将的肖像,屋顶上悬挂着巨大的花形水银吊灯。西面的“下区”,是指从泰晤士河登岸进入温莎堡的入口处,这里有座著名的教堂。
我们到温莎古堡的那天天气相当冷,凛冽的北风吹得人浑身打颤,几乎不能在室外游览,只得草草外面转了一圈马上钻进古堡内。
所有的旅游书籍都有对温莎古堡的详细介绍,相比之下我的描述就显得很苍白,所以就不在此废述了。
十、苏格兰爱丁堡
国人对英伦三岛的解释为英国本土大不列颠岛上的三部分,即:英格兰、苏格兰和威尔士。对苏格兰的了解源于小沈阳的春晚小品,小品中的小沈阳身着苏格兰花格裙,嘴哼苏格兰情调,着实令人捧腹。苏格兰也就自然成为我们英伦之行的必去之地。苏格兰该去和必去的地方太多,从我们的时间以及其它方面考虑,我们选择了爱丁堡和格拉斯哥。
女儿选择了一种比较实惠的旅行方式,包括爱丁堡三晚住宿和往返车费三人210英镑。交通工具是伦敦与爱丁堡之间的高速列车,时间约4个半小时。住宿是真正四星级宾馆,相比巴斯的私墅宾馆,爱丁堡的宾馆更像国人眼中的宾馆。
爱丁堡是苏格兰的首府,是欧洲较受欢迎的旅游城市和美丽的英国城市之一,素有“北方雅典”之称。其完备的市政设施,国际化的氛围以及浓烈的苏格兰地方特色和中世纪风情使她一直名列英国较佳居住区榜首。爱丁堡宽阔的大街、巍巍的城堡、挺拔的大教堂、香醇的威士忌、穿着苏格兰花格裙的风笛手,都是较佳的苏格兰风情缩影。
在爱丁堡博物馆广场前,一穿着苏格兰花格裙手握风笛的街头艺人,听说我们来自中国时,随即吹起了动听的《茉莉花》,令我们异常的兴奋和激动。
一天傍晚,由于时间还早回宾馆也无事,我们索性坐上了公交大巴在爱丁堡市区转悠,当车行至车箱内除我们外已空无一人,大巴老驾驶员问我们到哪时,我们不假思索地回答到海边,老人似乎早就心领神会,对我们说前面一站下车后往前走,有一个景点,不会令你们失望的。照着老人的指点,我们下车后一直往前走,前面是一小镇,小镇上除有几盏微弱的灯光外空无一人,有一间稍亮的窗口,走近一看原来是酒吧,里面三三俩俩倒有几个人。此情此景使我们仿佛来到另一个世界,来到了《哈雷波特》的世界里,这个世界似童话似传说。小镇的尽头真是海边,这时天还没有全黑,一边是小镇独景一边是天地景色,这全然捡来的风情令我们大开眼界,真如老人所说没有令我们失望。
在爱丁堡的三天,我们晚上基本都是找中餐馆用餐的。有一家中餐馆给我们印象比较深,在爱丁堡也比较有名气,门面和厅堂都不大,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就成立了,经历了50多年的风风雨雨,我琢磨这店老板都该换了二三代了,但小店仍就在原址原楼经营着。在昆明10年以上不被折的店就该算百年老店了。
十一、独行卡迪夫
卡迪夫是威尔士首府,朋友的女儿在卡迪夫读书,临离开中国前,朋友嘱托我们带些药给她女儿,所以卡迪夫在我们的计划行程中。但临行时女儿重感冒不能陪我们同去,眼看我们的归期将至,已经无时间改变原计划,只得我们夫妻俩硬着头皮上了。平时我们去哪儿都有女儿陪同,现在要我们自己独行,这心里还有点虚。女儿画了一张表,将到卡迪夫所换乘的车次、所候车的站台全部列在表上,叫我们按图索骥,同样女儿还写了一封信,告诉我们如果有什么难处,可将这封信拿出来问人。
北安至卡迪夫约2小时火车,但中途需在伯明翰转车。我们按照女儿的吩咐一路顺利地到了伯明翰,找到了转车的候车站台,心安理得地候起了车。突然站台广播里爹咧咕噜播出什么通知,站台上候车的人也都走了,看来我们候的这趟车可能取消了,还好站台上有一中国女孩在打手机,全然不知已经取消的车次。我们将情况说明,希望她能帮助我们找到去卡迪夫的车次。女孩很爽快答应帮我们,叫我们不要着急跟着她就行,她虽然不到卡迪夫但要经过。路上我们聊了起来,女孩原来是成都人,高中时就到英国读书了,现在威尔士一所大学读书。车到卡迪夫时女孩及时提醒我们下了车。在此谢谢这位美丽的成都女孩。
出了站台朋友的女儿已经在外接我们了。
十二、伦敦
北安到伦敦也就近一个小时左右火车,相当于北京的六环边,而且火车半小时一趟,去伦敦是非常的方便,我们到英国的当天飞机降落的希斯罗机场就属伦敦地界了,只是当时绕城而过,对伦敦也没有什么印象,但我们的心情希望能早日揭开伦敦的神密面纱。
女儿似乎很理解我们的心情,所以到英国后没几天就安排我们到伦敦了,之所以将伦敦游放在我这篇文字的最后写,是因为伦敦太有名了,东西有名总是放到最后压轴。我也担心那么有名的大英国帝国首都在我笔下搞成拙笔,那如何对得起女儿的一番周密计划。记得去伦敦前那几天,女儿在网上又是查信息、又是拔计算器,仔细算清我们去伦敦的各项开支。最后决定我们到伦敦不住,当天去当天回,今天玩不够明天再来,这样来回车费也比住伦敦的宾馆便宜,没办法,出门在外精打细算。
记得那天去伦敦我们是错开高峰期的,非高峰期火车票比高峰期时便宜许多,可见伦敦人是如何治理高峰期拥堵的问题,当然这只是一个方面。
第一次到伦敦我们完全步行,路线是这样的,伦敦优斯顿火车站下车后经伦敦大学医学院、国家艺术馆到大本钟附近,周边有大本钟、议会大厦、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等景点。这几个景点堪称伦敦游中的必游之地,有历史有故事非看不可。然后再步行至白金汉宫,到白金汉宫时由于时间关系,没有赶上皇家卫队换岗仪式,不然也是一个看点。游完白金汉宫后到大英博物馆及唐人街周边,大英博物馆如果有时间有兴趣侍一天也值得,里面有英国从世界各国掠夺来的珍宝,包括我们中国的珍宝。在唐人街街口看到大红灯笼高高挂,才想起是全球华人的龙年伊始,到英国后这是看到的唯一有过年氛围的地方。从大英博物馆到优斯顿火车站很近,最后从优斯顿火车站返回北安。以上几个景点基本都在一起,用时一整天,全部步行,行程约十二三公里。
第二次到伦敦是去温莎古堡时途径伦敦,没有细玩,如前所述只是重复地在伦敦各火车站、地铁站倒车。
第三次到伦敦是从爱丁堡返回时,在国王火车站下车,参观了附近的大英图书馆,本想找一下马克思写下鸿篇巨作《资本论》的地方,但没能如愿。而后乘地铁到伦敦桥及周边商业区,游完后从伦敦桥乘地铁到优斯顿火车站,从优斯顿站返回北安。这一次交通工具都是地铁。
女儿的周密计划,使我们在伦敦的行程科学而经济。对伦敦的各景点我也不多说,都是优秀的品景点,各类旅游书籍中都大书特书过,各位看客将来如有机会到伦敦切不可放过这些景点,我只谈谈对伦敦之感受。
伦敦总的感觉道路窄,双向四车道是宽的路,窄的路只有双向两车道,无立交桥和环路。但伦敦交通不太堵,车辆运行次序井然。伦敦无高层建筑,但百年以上的建筑比比皆是。伦敦的人感觉还是比较多,特别是唐人街附近,快赶上北京王府井。伦敦没有大兴土木为奥运,只是有些街道围起来进行翻修,但都留好了人行通道。伦敦空气清新阳光明媚,早已没有了工业革命时“雾都”之感觉。
据说外地车辆进入伦敦需交纳一笔不菲的进城费,伦敦停车费也较贵,人们上下班主要交通工具是地铁、公交等,加上伦敦有效控制高峰期车流人流等措施,所以伦敦交通不堵。伦敦老建筑较多,主要原因是政府规定建筑不可拆旧只可翻新,而且要与原貌和周围建筑相协调。伦敦基本没有工业,全市五分之四的人从事银行、保险和金融等第三产业,没有了污染企业和过多的汽车尾气,伦敦人好象回到了工业革命以前的田园城市,伦敦人是用心在打造这个“世界”的首都。
十三、英伦之行的思考
短短一个月的英国之行,我们到了英格兰伦敦、伯明翰、考文垂、牛津、剑桥、比斯特、布里斯托尔、巴斯、北安普敦,苏格兰的爱丁堡、格拉斯哥,威尔士的卡迪夫等城市,游览了这些城市所属的风景、名胜、古迹;领略了英伦三岛的历史、地理、文化、风俗;了解了英国的体制、宗教、教育等。这一个月可谓是细品英伦慢游不列颠。本文不可能对这些地方一一叙述,也没有这个必要,只摘其中之精华以嗜读者。也算对有心或将来有意踏上英伦之人一个抛砖引玉。感谢女儿带给我们的英伦之行,她使我们长了见识、开了眼界,有了感慨、有了思考。
历史上的英国是一个很霸权的国家,日不落帝国的战舰曾踏遍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国人不会忘记鸦片战争带给我们的羞辱,香港的割让带给我们的哭诉。几个世纪以来,凶残的英国人不但和世界其它国家争斗,国家自己内部也一直在争斗,争斗的结果就是使整个英国社会趋于一种平静,斗多了自然累了。动久必静、静久必动,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
在英国给人的感觉是二个字“平静”,表现在英国社会的方方面面,而在这方方面面中主要体现在人们的心静。经过宪政制和工业革命,好象整个英国社会都处在一种安心静神之状态,让我们从一个繁杂、浮华的环境一下进入这种状态,还真有点难以适应。
感觉在英国,人们没有浮燥、没有路怒,有的是笑容、有的是客气。人们挂在嘴边最多的二句话就是“I’m sorry”和“Excuse me”。地铁和列车上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在阅读。如果你要问个路,人们会不不厌其烦给你说半天。在英国做任何事情一定要排队,包括银行、超市、上下车等,只要有排队的地方都自觉形成一米线。在公共场所没有人大声喧哗,在有屋顶的地方没有人抽烟。每个人都非常遵守交通规则,公路上的车辆没有按喇叭的,英国交通法规定只能从右侧超车,我们几乎没有看见从左侧超车的。辅路上的车只有确保主路上没有车辆以后才能加入主路。在英国的一个多月,我们没看到一起交通事故,也不见车辆发生相互啪嚓后在路边的相互谩骂扯皮。
英国人口六千多万,和我国安徽省差不多。但英国高等教育机构中有180多所大学和学院有权授予本科以上的学位。而安徽省大学和学院有权授予本科以上学位的学校只有27所。英国有博物馆近2000家,密度之高,世界罕见。而我们发达的上海只有近30多家博物馆,而安徽省有多少博物馆无人统计过,估计不会超过上海。世界发展到今天,中国在变,英国也在变。中国注重物质的,英国注重精神的。中国人敛财,英国人敛才,这就是区别与差距。
可喜的是发展中的中国已经意识到教育的重要。女儿现在所在的北安普敦大学,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中国留学生来自北京、上海、广东等沿海发达地区,这些地区富裕起来的人们已经意识到教育的投入是一本万利的财富。而来自云南、贵州等边远贫困省份的留学生少之又少,除了经济的原因以外,思想观念上的桎梏和思想意识的落后也是主要的。
感谢女儿带给我们的英伦之行,她使我们的心灵更加沟通和理解。别人再好是别人的,祖国再穷是自己的,学成报国才是最根本的。我们也看到了这样的希望。广大的中国留学生为了中华的腾飞在勤奋苦读。他们忍受着海外的孤独,亲人的别离。他们都是当年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小公主,他们本可以享受天伦之乐,过衣食无忧的生活。但他们现在得衣食住行样样操心,他们得跑银行、下超市,到中介租房、去餐厅端盘,到使馆续签、去警局登记,他们夜下挑灯、日出晨读。他们有去超市买东西被误为小偷的经历,他们也有在荒无人迹的地方迷路的经历,这些苦他们都能忍下。但他们的付出有时得不到国内亲戚朋友的理解,他们心中的苦和泪,他们无处哭和诉。
记得去年女儿假期后返校时,夜里12时到达北京2号航站楼,凌晨4时从3号航站楼飞伦敦。女儿过后电话与我们诉说,四十多公斤的体重拖着近四十公斤重的行李,从2号航站楼转至3号航站楼短短的三四公里,我觉得好似上千里,到3号航站时几乎瘫下。我要握紧自己的行李,还得撑住自己的双眼,生怕睡过去而误机。当时不是想起你们的殷殷期盼,我真想买张机票飞回来算了。
是啊,这就是新一代的留学生,他们比不上老一辈留学生,毕竟时代和环境不同了,但他们的心中同样有祖国的期望和亲人的嘱托。我在这里要呼吁,多理解这些孩子们,他们比在国内的大学生苦。我在这里也要大声地对海外的孩子们说,坚强些孩子们,祖国的亲人在时刻惦记你们!
谢谢。
2012年3月6日于中国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