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美国留学->博士申请->正文

哈佛大学博士后 11年未要父母1分钱

出处: 本站原创   作者:xiaonancy   发表时间: 2012-04-01

  王绪化,出生在当阳一个普通的农户家庭。2000年进入大学至今,11年的求学生涯,他没有找家里拿过一分钱。他获得的奖学金和勤工俭学得来的费用,一直支撑到他进入哈佛大学。今年7月,年近而立之年的他,成功获得哈佛大学医学院何志刚博士研究组的博士后职位……

  普通农家走出高材生

  提起王绪化,当阳河溶镇王家洲村几乎每个人都知道。对于这样一个村落,可能还没有人听说过“博士后”,在他们看来能完成本科学业已经是子女们不错的选择。

  王绪化的家庭再普通不过了。父亲王森林和母亲刘旺梅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家里还有一个比他小6岁的妹妹。农闲时,父亲利用帮乡亲们剪头发补贴家用。母亲几乎承担了家里所有的农活和家务。

  父母两人是从电话里听闻儿子获得博士后职位的。哈佛,对他们而言没有太多的意义,只是晓得,那是所美国的好大学。

  王绪化的舅舅介绍,王绪化大学以前的学业很一般。在王家洲村读完小学,然后进入河溶镇念完初中和高中。外甥一直偏科,理科成绩比较好,也比较讨理科老师喜欢。高考那年,王绪化并没有顺利进入大学。之后复读一年,2000年9月,他考上了湖北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

  读大学没找家里要过钱

  大学里,他申请了助学贷款。奖学金和平时勤工俭学的费用,成为了他大学生活的唯一来源。家里还有妹妹上学,他还多次将部分奖学金寄给家里。

  2004年,王绪化本科毕业,他想考研。当时,中科院上海研究所门槛较高,却免收学费,每个月还有1000多元工资,科研环境也很好。为了减轻家里负担,他报考了中科院上海研究所,顺利录取。2007年,完成研究生学业的他申请到了美国几所大学的全额奖学金。其中,佛罗里达大学给出了四年的校长奖学金。

  2007年8月,王绪化来到美国奥兰多攻读化学系的博士学位。高额的奖学金足够他在美国的开销。读博士期间,其发表了三篇第一作者的文章,五篇和同事合作的文章。其中一篇以第一作者署名的论文发表在化学类国际顶级杂志《美国化学会会刊》上。这些成就,为他进入哈佛打下了基础。

  2011年7月博士毕业后,王绪化申请到哈佛大学医学院何志刚博士研究组的博士后职位,从事中枢神经损伤再生方面的研究。

  培养出兴趣是求学基础

  王绪化说,无论是本科还是更高学历的学业,作为一名学生,真正培养对某一领域的兴趣爱好是成功的基础。在美国,这样以兴趣为诱导的教学模式,十分值得借鉴。

  他还表示,美国的教育模式是以兴趣为导向的,真正做到了因才施教,学习方式很灵活,大学生可以自己选择喜欢的专业和老师。美国的大学竞争很激烈,几乎每两周都有考试,功课非常忙。美国真正喜欢做研究的人,也非常厉害,科研专研得很深。

  王绪化同时说,美国教育比较看重服务社会的精神。如果你有很多为社区服务或志愿者活动的经历,会为你申请大学或者研究生学院增色不少。

  王绪化表示,有的兴趣是天生的,有的兴趣是后天培养的。有时候,人受到很多客观条件的限制。所以最好的办法是让自己适应环境,而不是让环境适应你。简单说就是,把当下的事情做好,当你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你就可以获得不对称优势,就可以获得成功。有了成功的经历,慢慢你就会对这件你并不感兴趣的事情,变得有兴趣。

  博士后生活其实很精彩

  很多人觉得,博士等高学历的人不懂得生活。王绪化却颠覆了这样的看法。王绪化介绍,他也是充满了浪漫情调的人。他的妻子,就是在2006年上海读书时,陪一位学生的家长看病,在医院偶遇的。如今,妻子也即将前往美国深造。除开工作和学业,他的业余爱好很多,乒乓球、网球和游泳,一直是他的强项。周末的大部分时间,他会和朋友外出旅游,业余生活被他安排得丰富多彩。

  王绪化说,自己已经4年没有回宜昌老家了,平时与家人也只能通过电话联系。虽然已习惯了国外的生活,说到以后的发展,他更多的想法是能够回国。他表示,在哈佛大学博士后期间,如果能发高档次的文章,便会考虑走学术路线当教授。当然也会考虑去制药公司工作,或者回国创业,国内的机会现在还挺多的。

��Խ��ѧ


顾问名校经验分享

顾问风采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