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美国留学->预科申请->正文

留美高材生大多时间在“犯错误”

出处: 本站原创   作者:xiaonancy   发表时间: 2012-03-30

  虽是周末,波士顿大学机械工程系的工作室还有学生在做研究,进门不远便是戴双星的办公桌,陈设十分简单一台电脑,几摞复印材料。

  “我做好了两手准备,继续做学术研究或者根据学科背景去找工作。”随着毕业日期越来越近,赴美留学4年的戴双星,经过“心理波动期”和“认真考虑”,对自己的未来有了清晰的规划。

  从博尔德到波士顿

  说到赴美留学,要回到戴双星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读大三时,在准备申请出国材料的过程中,他发现现在的导师哈罗德·帕克教授在其个人主页上发布的招聘“广告”。“正好是我所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就去信联系。”回顾起申请经历,戴双星的经验是“成绩非常重要”。

  因帕克教授当时就职于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戴双星赴美之后先就读于该校的机械工程系。“读了1年半,后来我导师转到波士顿大学,他告诉我可以选择留在原校,也可跟他转到这边来,我选了后者。”

  和大多数留学生一样,戴双星刚来时“感觉蛮难”,语言、文化、生活、新环境等问题全摆在面前。学习紧张自不必说,“研究生的课程也有些难”。

  除此之外,“你在国内时,不知道国外的学习和生活是怎么样的,出国后,会发现跟你原来的想象是有差别的。而且你原来觉得应该喜欢做的东西,真正做时并非想象中的样子,甚至可能失去兴趣,这时就会有新想法,有压力。同时,学习模式也不同,这边侧重于讨论,独立做项目,学期末需做报告来阐释你的项目”。加上戴双星初到美国时所在的博尔德生活内容没国内丰富,他花了大约1年时间来调试。

  大部分时间在“犯错误”

  戴双星的研究方向是纳米材料。“具体些说,就是研究这种材料如何做能量转换。比如当把这种材料用到衣服、鞋子上时,通过人的运动,可以收集到电能。”他做的是计算,“我主要是算它的一些性质。在研究过程中,如果有新发现,就非常有意思,也有成就感。不过大部分时间,是处在不断地犯错误阶段,需要推倒重来,发现新东西很难”。

  在戴双星看来,做研究需要不断地思考,因为多是去探索一些未知领域。“不过导师眼光比较准,他会看到你所做的这个领域的发展方向,给你一些指导,具体细节上他也有一些经验,但真正核心的东西还得靠自己摸索、自己学。”

  戴双星和导师帕克教授的交流方式是一周面谈一次,汇报研究进展。“这就保证你在一个正确的方向上往前走,但究竟能做出什么,很难预料。”让他欣慰的是,“帕克教授人很好,他希望你真正对研究对象感兴趣,从中学到东西并体会到快乐”。

  做研究的另一重压力来自竞争。“在一个方向里,会有同行竞争。如果有的方向比较热门,压力就更大了,需要你做得快,不然好的想法就被人家先发表了。”戴双星说。

  压力虽大,在毕业前,戴双星会有4篇论文发表,而每篇论文都有新发现。

  中国学生口碑好

  帕克教授共带4个学生,其中有3个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有两个是我的师弟师妹,只是我们的研究项目不同,入校时间不同。”根据戴双星的估计,他之前所念的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和如今所读的波士顿大学两校的机械工程系,研究生中“不少是中国学生”,而且在系里的口碑很好。“中国学生普遍比较勤奋,成绩也好。像在我们工作室,周末或者晚上,大多是中国学生的身影。”

  采访当天正是周末,工作室里就有几位中国同学在埋头学习。距我们谈话不远处,一位中国学生和一位外国学生正对着一台电脑就研究项目进行交流。戴双星告诉记者,那位中国学生正是他的师弟。

  但中国学生多也确有一个问题,就是易扎堆。如果“组里就一个中国学生,那中国学生和外国学生交流相对会多些”。

  同时,戴双星一直乐于和外国学生交流。“有时候,他们也会对一些中国的节假日等传统文化感兴趣,我就介绍给他们。”

  到国外读书前,戴双星的性格有点内向,4年的留学生活,让他变化不少,“比以前开朗多了”,但在他看来,更重要的收获是“学术上的提升和视野的开阔,对未来的看法,也有了很大转变”。

��Խ��ѧ


顾问名校经验分享

顾问风采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