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大学闻名遐迩,是每个大学适龄青年向往的神圣殿堂。而且,牛津大学历史悠久,它也是大多数到英国旅游的游客们无限向往,热切希望一睹为快的名胜古迹。
牛津大学位于牛津城,离大伦敦地区30多迈。去牛津大学可以在伦敦市内坐大巴士,每20分钟就有一班车开往牛津城。
牛津大学分布在牛津城内一条主街两旁。大街上,既有时髦的商店,又肩并肩地排列着牛津大学的各种学院建筑。在这方圆仅一平方迈的城内,耸立着900多座具有建筑学意义和历史价值的建筑。牛津城的街道,房屋,高校,和教堂也打下了英国历史上不同时期的兴衰沉浮,历史变迁的烙印。
牛津城的街道。
象每次拜访一个新旅游点一样,我先去了游客信息中心。信息中心提供步行导游服务,有专人进行两个小时的导游和讲解。这样的机会,我当然不能错过。跟着导游,我们游览了牛津城最有名的几处建筑和大学里的代表性学院。游览之后,我对牛津大学的教学体制和结构有了不少的了解。这也是我这次游览的最大的收获。
牛津大学有800多年的历史了。它最初只有一个小学院。后来,由于建造了圣玛丽圣母教堂,人们纷纷涌到牛津城来建校。那个时候,宗教是与文化和教育紧密相联的。有宗教和教堂的地方,就会建造学校。现在,这里有39所建于不同年代,由不同创建者创建的学院(colleges)。每个学院都是独立兴建,独立运作的。而且,每个学院提供的学科专业也是大致相同。有心想上牛津大学读书的高中生,必须向某个学院直接申请。入学的申请材料需要直接送到学院,而不是牛津大学本身。以前,每个申请者只能申请一个学院。现在,这个规定已经取消了。
牛津大学是建立在这39所独立学院之上的一个管理系统。大学负责制定学生的总课程提纲和管理学生们的学期和毕业考试。不论哪个学院的学生,都要参加牛津大学的统一考试。牛津大学实行三年制教育。三年学完所有课程,考试过关后,牛津大学才能发放给各学院学生它宝贵的毕业证书。
在牛津大学读书,有这样一个特点:学生们主要靠自学和辅导达到学习的目的,而不是像别的大学那样主要以授课为主。每个学院都采取一对一的家教方式教学,即便是理科的实验课。辅导老师与每个学生,每星期见面辅导一次,每次一小时。老师与学生讨论上次作业中和读书中的问题。学生提问,老师解答完后,布置新的作业。这样循环往复,直至学期结束。近来,牛津大学也实行全校范围内的授课教学(lecturing)。然而,学生们很快发现,这些大课毫无用处。只要有每周一对一的辅导和自学,都能顺利过关。因此,上大课的人数在开学后不久就迅速减少。。。这种建立在学生的学习源动力的基础之上,以鼓励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为目的教学体制,是牛津大学教育的特征标志。不难想象,这种以自学为主,辅导为辅的教学特点,对学生们的自学能力和自行控制,合理分配时间的能力要求颇高。这也许就是为什么牛津大学如此有名,毕业的学生成功率高的原因吧?
牛津大学的每所学院,还有另一个建造结构上的特点。每个学院都有一个像大四合院结构性的建筑(quarter). 这些quarter也许结构不近相同,但都会有三个共同的职能建筑,那就是:图书馆,小教堂(chapel),和用以进餐的大厅。
作为范例,导游领着我们看了女王(Queen’s College)学院。这所学院建于1340年。它是由菲莉帕女王(国王爱德华三世的妻子)家族的牧师罗伯特捐助建成的。因为这层关系,故而命名为女王学院。
进入女王学院后,我们看到走廊上有不少雕像。接着,我们参观了餐厅。据导游介绍说,在牛津大学,餐厅的进餐规则也有讲究。平时的中餐都可以随便进餐,但是,每个晚餐却要求穿戴正式服装,才能进餐。
女王学院小教堂。
既然到了女王学院,自然就谈到妇女在牛津大学的地位的问题。导游介绍说,牛津大学在1920年前,是不给女生授予学位的。所以,学院里基本没有女生,而只有男学生。不仅如此,在1879年之前,除了学院的院长可以有结婚的权利外,其它人员,如教师,教授,学生等均不能结婚。想想现在的牛津,在意识形态上还是进了一大步的。
导游介绍完学院的结构和教学特点,又带我们参观了几个著名的建筑。其中之一,就是圣玛丽圣母大学教堂(University Church of St. Mary the Virgin)。它是英国最古老大学精神世界的中心。这所教堂在牛津大学的发展史上,起着重要的作用。正如前面所说,中世纪的英国,宗教是与文化和教育紧密相联的。正是因为这座历史悠久的教堂的存在,吸引了许许多多的办学者到牛津来创建学院。而且,从地理位置来看,许多学院也是围绕着圣玛丽圣母大学教堂而建。造成了今天圣玛丽圣母大学教堂位于牛津大学中心的局面。
值得一提的是,这所教堂中间的圣玛丽塔顶部有一个露天走廊。站在上面,可以对牛津市和牛津大学的全貌一览无余。我参加完步行游后,就登到顶部去游览了一番。
位于圣玛丽圣母大学教堂对面的圆形建筑就是牛津大学有名的拉德克利夫读书室(Radcliffe Camera (camera 为中世纪的房间)),它也是大学图书馆(Bodleian Library)的一部分。这个读书室是英格兰最早的圆形读书室。听导游介绍说,位于顶部的房间里,收藏着一位医生捐献出他毕生拥有的书籍。
紧挨着这个读书室,就是万灵学院(All Souls College)。这是由亨利六世于十五世纪初资助而兴建的。如今,这个学院主要是一个学术研究机构。我们去参观时,学院的门是紧关着的。我们只好在外面窥探了一下儿里面的风景;果真也是一个四合院式的建筑。后来,当我登上圣玛丽教堂顶部时,我才得以俯视整个万灵学院的全貌。我认为,在所有学院中,我最喜欢这个学院和后面要谈到的基督教堂学院建筑了。
在新学院巷,导游向我们介绍了一座连接两个建筑之间的桥,它叫赫特福德桥。这座桥也常被人们称作牛津大学的叹息桥。之所以这样命名,是因为人们认为它与威尼斯城中小巷的那座叹息桥有些相似。但牛津大学的这座桥的建造者根本没有要仿造威尼斯水城小巷的叹息桥。其实,我想,一定是有人把威尼斯的叹息桥与威尼斯的里亚托桥搞混了。牛津大学里的这座叹息桥,更像威尼斯的里亚托桥(Rialto Bridge)。
之后,我们来到了谢尔登剧院(Sheldon Theater)。这是一个按罗马式剧院设计和建造的建筑。如今,这里主要用于新生开幕典礼,毕业生的学位授予仪式等重大活动举办地。
导游在结束游览前,大家不约而同地询问了有关到牛津大学读大学的入学申请和学费问题。游客中就有家长带着子女来看学校,他们更是关心这些切身问题。导游翻开他的文件夹,取出一两份录取标准单。我发现,这些标准是根据不同的国家而定的,而且有些已过时了。比如,对美国的申请者,标准单仍是以SAT满分为1600来定的。只要达到1400分就够入学资格了。当然,我没有注意其他条件。最有吸引力的当数学费了。牛津大学实行三年制的大学本科教育,这本身就节省了一年的学费。另外,它每年的学费大约是1.3万英镑,而住宿费为5千多英镑。加上伙食,也就2万多英镑一年。换算成美元,也就在3.5万左右。这当然比在美国读私立大学省钱。
结束了步行游览后,我一人又到处转了转,并慕名想去看一看位于基督教堂学院(Christ Church College)里的基督教堂(Christ Church)。这个学院是牛津大学最大的学院之一。它的教堂雄伟壮丽,是整个牛津大学学区的大教堂。学院曾培育和产生出了许多杰出的人物,其中有13位是英国的首相。不仅如此,由于该学院的建筑具有鲜明的视觉特点,许多大学争相模仿它的建筑。其中芝加哥大学和康奈尔大学就复制了基督教堂学院的晚宴厅。另外,学院的建筑也被许多电影导演看中,将其用作电影拍摄场景地。其中最为我们熟悉的就是电影《哈利波特》。因为这个原因,近年来,牛津大学的基督教堂学院更加驰名中外。许多游人,尤其是年轻人,到牛津大学来的目的,就是为了一睹它的风采。而我却是等导游结束后,才去参观的。因为事先没有做好功课,也不知它什么时候对游人开放,故吃了个闭门羹。我只好在外转悠转悠,隔着铁栏杆,朝里面看看,然后就带着遗憾返回了。
还有一件小事也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那天去参观时,正是学生们期末考试的日子。只见一个个都穿着黑色的校服,校服上别着不同颜色的花去参加考试。导游告诉我们,穿着校服进入考场也是学校的一个特点。而且,不同颜色的花,分别代表不同的年纪:白色代表一年级,粉色代表二年级,红色代表三年级。
这就是我牛津大学一天游的所见所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