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风,四月雨,五月花,带来六月的阳光”。初夏时节,踏上色彩斑斓的英伦三岛,采访华侨华人,心情格外地愉快。
华人大量移居英国,应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当时,香港正处于快速发展期,港英政府为拿到新界的大片农地开发权,提出了“以土地换取英国居留权”的方案。就这样,一大批新界农民远涉重洋,踏上了这片陌生的土地。据中国驻英使馆参赞兼总领事孙大立介绍,目前英国的30万华侨华人中,85%左右是当年的这批新界农民及其后代。
初到英国,这批移民的生活极其艰难。因文化水平低,不懂英文,又没有特别的谋生技能,他们只得在餐馆里打粗工、帮人洗衣,或者从制衣厂领料回家缝纫。即使是夜以继日地干活,也只能勉强混个肚饱,被当地人瞧不起。伦敦华侨互助工团会长文祖逑先生回忆说,他刚到英国时,一周打工所得仅有5英镑,因为是有色人种,连租房都被拒绝,几乎流落街头。文先生忍辱负重,依靠打工积蓄,几年内相继开起了三家中餐馆。和文先生一样,老一辈华侨华人大多以开餐馆、洗衣店起家,他们以炎黄子孙共有的勤俭持家、吃苦耐劳的美德,全身心投入事业,生意像滚雪球一样,越做越大。昔日东方来的“穷小子”,一个个神奇般地变成“富人”,令英国本土人既惊奇又佩服。
经济上立起来了,华侨华人更加重视自身的形象。经过各华人社团的长期筹备,1986年10月,位于伦敦市中心的CHINATOWN(中国城)终于揭幕,英国王室成员告罗士打公爵主持揭幕。整洁的街道,漂亮的红牌楼,鳞次栉比的公司、店铺,装修雅致、环境优美的中国餐馆,过去“唐人街”脏乱差的形象不复存在。筹建中国城的发起者之一、当年的“伦敦华埠街坊会”成员李志章先生骄傲地告诉记者,“中国城”现已和大本钟、伦敦塔桥等名胜一道,成为游客去得最多的旅游景点之一。每到中国农历春节,中国城至特拉法加广场一带就成了展示中华文化的大舞台,外形各异的大红灯笼,红彤彤的春联,清越婉约的粤剧,吸引了15万左右的伦敦市民,连当地警察都兴奋地加入了舞龙舞狮队伍。为支持这一庆典,伦敦市政府每次都要投入20万英镑。这一天,大伦敦市市长必定到场发表演讲,感谢华人作出的贡献,希望中国城保持特色,成为吸引游客的永远景点。
改变了形象的不仅仅只有“唐人街”。在英华人华侨正以自己的聪明才智,一步步迈向当地主流社会。由于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老一辈华人移民的后代大多学业有成,成为英国各大公司、银行的“白领”,还有些当上了律师、医生、教授。在我们采访到的几位侨领中,文祖逑的大儿子毕业于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现为香港理工大学教授、清华大学客座教授;二儿子是金融硕士,女儿是电脑专家。全英华人华侨中国统一促进会会长单声的儿子是医生、医学教授;英国共和协会永远名誉会长张树兴的孩子是银行经理。华裔成世雄现任东萨塞克斯郡议员、区议员、地方议员,成为华人参政的重要代表人物。
改革开放以来,赴英留学的中国学子逐年增多,总数已达五六万人。新一代华侨华人绝大部分拥有英国高校的硕士、博士学位。较高的起点、丰富的专业知识,再加上中国学子特有的刻苦钻研精神,使他们很易适应英国主流文化,成为受人尊敬的专才。
英国英特讯公司董事长梁佳沂从伦敦大学学院电子工程专业博士毕业后,进入Brunel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曾任该校高级研究员、英国ERA科技公司主任工程师,参与过欧共体光纤通讯系统开发项目等重要研究工作,在光通讯研究上有较深造诣。目前,梁博士与他人共同投资1000万元人民币,在北京中关村建起了一家科技公司,生产光通讯器件。他对记者说,许多世界著名企业在英国建有研发基地,中国企业完全可以借用英国的科研力量,进行“利益捆绑式”合作。他在国内办企业的初衷之一,就是想为中英这方面的合作贡献一点力量。
即便暂时不能回国创业,在英华人学子都自觉将加强中英文化交流、促进两国友好事业当作自己义不容辞的职责,产生了一批如剑桥大学东方研究院院士、丘吉尔学院院士袁博平博士这样的以研究东西方文化为对象的知名学者。在伦敦,我们还采访了英国上海协会会长、青年画家黄丽敏,她正在潜心研究北京圆明园史,准备以此为主题,创作一系列油画并在欧洲巡回展出,以展现中华文化的壮丽辉煌和历史沧桑。
怀念故土,热爱中国,这是新老华侨华人共同的情感。每到中国国庆日,中国城内便张灯结彩,演出一台接着一台;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百名侨领集会演讲支持,华侨华人子弟举行千人签名活动;1998年中国遭受严重洪涝灾害,在英华侨华人纷纷慷慨解囊,支援灾区,英国华人社团联合总会会长叶煌兴先生在伯明翰一夜之间即筹得善款2万英镑……
英国华侨华人的赤子情怀,得到中国政府的积极肯定。受中央政府邀请,近几年来每年都有英国侨领到北京参加国庆庆祝活动,国庆50周年时,赴京观光的英国华侨华人达135人。今年年初,邓柱廷、叶煌兴、伍善雄、游运民等8名英国侨领被中国侨联聘为海外顾问。接受采访时,8位先生一再回忆起赴京接受聘书期间“三进大会堂,二入钓鱼台”的经历,幸福之情,溢于言表。他们一再叮嘱记者,要在稿件中表达对全中国同胞的问候,祝中国更加繁荣昌盛。(夏长勇吴亚明)
相关咨询请拨打400 666 1553(中国)0203 206 1211(
英国) 或发邮件到china@peinternational.co.uk(中国)enquiry@peinternational.co.uk (
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