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来到英国,什么都还习惯,唯独不喜欢这里的雨,下得拖泥带水,好不痛快,有时就下几滴,飘在脸上刚刚有点感觉,马上就停了,抬头看看天上的雨云还在。雨下得很缓慢,于是乌云也久久不散,整整几天都是阴阴沉沉的,我只好把所有户外活动的念头都打消了。
又一个雨天,我在屋里认真学习。室友突然笑出声来,顺着她指的方向,我看见一个人在雨中跑步,跑着跑着突然弯下腰来,我原来以为他在系鞋带,可是他站起来的时候还顺势踢了几下腿,没跑几步又弯下腰来,就这样反反复复以至很久都没有跑出我的视线,初看觉得像去圣山朝拜的僧侣,一步一拜,再看知道他是在锻炼。下雨天行人往往行色匆匆,他却磨磨蹭蹭地一步一停,确实有些滑稽。室友开玩笑地对我说,不知他是不是专门在下雨天少有行人的时候锻炼——以免引起别人奇异的目光。雨还是慢悠悠地下着,不知什么时候才会停,也不知这个热心锻炼的人从我窗前经过了多少次,只知道每次经过他衣服的颜色都变深了一些。
两星期后,一个周六,一连几天的好天气使我早把那个雨中锻炼的人忘记了。明媚的阳光,我一定不会错过,好久没去公园散步了。蔚蓝的天,湛蓝的湖,青油油的草,还有草上新生的春天的野花,一切都那么生机勃勃。忽然我眼前出现了一群奔跑的人,原来我有幸目睹一场业余的马拉松比赛!参加比赛的人什么年龄段的都有,小的看起来还不到十岁,年纪大的少说也有六十。他们沿着统一的路线,踩着前人的脚印,从我身边跑过,我禁不住停下来观望。其中有一个小男孩,大概八九岁,跑到我面前的时候已经大口大口地喘气了,脸涨得红红的,有点跌跌撞撞,奇怪的是他的家人并不在一旁支持他。“也许他的家人在终点等他呢!”朋友说,“可我有点担心他能不能坚持到终点。”我回答。后来发现,我的担心是多余的,当他再次从我面前经过时,他的排位并没有多大变化。在比赛的人群中,除了身强力壮的年轻人,还有很多老人,他们步伐的矫健令我暗暗惊讶。朋友于是鼓励我加入他们的行列,而我从来没有跑过马拉松,恐怕体力还不及这些花甲之年的老人,于是就想以今天穿的鞋子不合适为借口。这时,一位选手跑过,朝我招了招手,并减慢了速度,似乎我不加入,他就不跑了,没有推辞的余地,我只好硬着头皮跟着他跑起来。
事实证明,我确实不及那些老人,没跑一公里,我已经跟不上大队了。正当我想停下来休息一会的时候,不巧又下起了雨,与其淋个透湿,还不如赶快跑到终点找地方避雨。然而想跑快一点却不容易,被雨水淋湿的土路变得泥泞不堪,我只有踩着草地边缘避开泥潭,像兔子一样在干地上跳来跳去。跑着跑着,我又想起那天在雨中锻炼的人,却不觉得好笑了,自己不也在做着同样的事情嘛,而且动作比他还滑稽。突然间,我面前出现一个很宽的泥潭,如果绕路就会离开比赛的路线,怎么办呢?正当我左右为难时,一名选手从我身旁跑过,毫不迟疑地踩进泥潭,那一霎那,我清楚地看见他的腿上溅上一大片泥块,那件白色的运动衫沾满了褐色的泥点,高达衣领,更不用说那在泥潭里“牺牲”的鞋子了。纵使我有一百个不愿意,也只有这一条路,踩着他的脚印,我感觉这次马拉松又变成障碍赛了。
跑过泥潭,我反而感到轻松多了,也许是因为衣服已经很脏了,所以再不需选路绕路。雨还是一如既往地下着,许许多多选手从我身边跑过,有小孩也有老人,我已经不为落后于他们而惭愧了。我感到自己已成为他们中的一员,真要感谢这场及时雨。当大量的雨水流到我的眼睛里,刺激得眼睛发疼时,我感到自己更加坚强了。这场雨中马拉松让我尝到了从未有过的苦头,我几乎是最后一个到达终点的,朦胧中看见终点已经空空荡荡,选手们都走光了,可雨中还傻傻地站着一个人——一个和我一样满身泥泞,狼狈不堪的人,看见我一跌一撞地跑向终点,大呼着“congratulation”朝我走来,并把一双脏脏的手印在了我的背上。
回去时,朋友说了句话,“天总是要下雨,避也避不过,与其抱怨,不如享受。”没错,阳光固然可贵,下雨也是另一番体验。在晴天可以做户外运动,在下雨时为什么就不可以呢?真正热爱运动,热爱生命的人,会渴望阳光的滋润,也一定会接受雨露的洗礼。也许,这就是英国人对雨的理解。
那以后,我不再紧张兮兮地每天都查天气预报了。下雨天,我的心情不再阴沉沉,索性,下小雨的时候,我渐渐不带伞了。看雨静静地落在叶子上,滋润在泥土里,我知道,有了这蒙蒙的雨雾的滋润,有了这阴沉沉的天色的衬托,阳光才会更加明媚,春天才会更加色彩斑斓,生机勃勃。因此,这里的人对雨的热情完全不亚于对阳光。
终于有一个雨天,我又看见那个一步一停地做锻炼的人,我忽然有一种冲动想和他一起锻炼,看着我走过来,他以一种学长的口气问我:“第几圈了?”“第一圈。”我回答。“继续努力,我已经第721圈了。”他得意洋洋地说。吹牛,就你这速度,还跑七百多圈?我心想。谁知他又说,“只要有时间,我就跑步,已经坚持快两年了。”“那你为什么总在下雨的时候跑呢?”我问。“如果英国一年中有300天下雨,而我只在晴天的时候跑步,恐怕三年我也跑不完200圈。”也许是上天注定,英国的雨比等雨停的人更有耐性。既然避不过,为什么不乐观地接受呢?
英国人理解这里的雨特有的个性,因此,不论雨水还是泥泞,都不能挡住他们前进的脚步。我想,当我也在雨中完成721圈时,就可以和雨达成默契了。(作者系University of Nottingham的学生)
相关咨询请拨打400 666 1553(中国)0203 206 1211(
英国) 或发邮件到china@peinternational.co.uk(中国)enquiry@peinternational.co.uk (
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