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
刚来的那天天气很好,虽然到的时候才早上6点多,但是蔚蓝的天空已经在欢迎我们了。我一开始还只穿短袖,但是出了机场就觉得冷了。风很大,这里的人也是乱穿衣,穿什么的都有,羽绒外套与真丝短袖并存,但因为天气变化无常,所以最常见的着装就是里面短袖或薄薄的长袖,外面一件长过屁股的大衣。我嘛,因为刚从遥远的亚热带来,所以一时不知所措,衣服(特别是外套)都是穿一两天收起来,穿别的,过两天再拿出来穿。
来之前,我还带了长衬裤,妈妈甚至还塞了条毛裤给我。来到这里,我才发现根本没有用武之地,因为这里室内都有暖气,就算在室外穿着毛裤温暖无比,一进到室内绝对是如坐针毡地热。我终于明白为什么这里的人都好穿长长的外套,这的确是挡风的好方法。由于有了暖气,我基本上都是室内夏装,室外冬装,也加入了乱穿衣的行列,算是入乡随俗吧。这里的
英国 学生穿着真是稀奇古怪,那天有个女孩穿得跟个菠萝似的坐在那里狠狠地抽着烟,衣服上还有一句“我爱吃菠萝”。还有一个男的,牛仔裤这里一个洞,那里一个洞,透过最上面的一个洞可以看到他里面穿了一条黑色的皮内裤,哈哈,这么招摇过市,真是给校园添了不少风景。不过,大多数
英国 人的穿着还是比较简朴的,牛仔裤大行其道,运动外套下T恤就解决了问题。
食这可能是众多
留学 生的妈妈们最关心的吧。
英国 主要的主食是面包,就连土豆也是半个主食,不是做成块儿就是炸成薯条,就着其他东西吃。
英国 人吃东西也相对简单,早餐经常是面包/麦片+牛奶,中午经常是个三文治就解决问题,而对很多年轻女孩子来说,中午甚至是一条巧克力就了事,又解决了能量问题,又不至于发胖,到了晚餐,
英国 人总算有点心机做点好吃的,但在我看来,还是难以下咽。
我在
英国 早上一般吃面包+牛油(我买了一盒一公斤的牛油),再来点牛奶或酸奶。牛奶虽然我是不怎么喜欢,但是谁要这里没有豆浆呢?酸奶和牛奶一样,比较便宜。面包、牛油、牛奶、酸奶这些就算是换算成人民币,价格也跟广州差不太多。
因为中午的时间短,我的午饭有时是面条,有时是面包,如果碰上外出,我也就带着一条巧克力来解决问题。来到
英国 ,我发现巧克力的确是个好东西,又好吃又便宜,还特别能解决实际困难。
晚饭是我比较花时间的一餐,通常都吃得比较好。出国之前,只是经常看妈妈做,临走前一个月也突击了一下,但毕竟所学有限,所以也是赶鸭子上架。来这里学习辛苦,我可不想“虐待”了我的肚子,所以我的晚饭基本上都保证要有汤、一个青菜和一个肉菜。这里不比国内,原材料匮乏,连新鲜蔬菜市场都少见,所以东西都是在超市里一次买够一个星期的,反正也不怕坏。我的汤料基本是家里带来的,吃到后来就是在唐人街买的,比如冬菇、西洋菜干、白菜干、金针菇、萝卜钱等等,和猪骨一起,想奢侈的时候再加点瑶柱,下午上课前开上小火煲,回来就是一锅“老火靓汤”。
青菜就选择有限,青瓜、番茄、青椒、大白菜、菜花、红萝卜、包菜,就这么寥寥几样。特别是到了圣诞节以后,货架上可能最能买得下手的就是番茄了。唐人街里有不少空运来的叶菜,白菜、菜心、菠菜等等,倒是很齐全,就是一个字——贵!偶尔去唐人街的时候会买上一些,但好吃的东西总是不经吃。
虽不比广州人什么都吃,但这里的肉菜还是挺丰富的:鸡、鸭、猪、羊、牛、鱼、虾,还有火鸡。最常吃的还是鸡,因为本地人喜欢吃没有骨头的鸡胸肉,所以鸡腿、鸡翅膀都相对便宜,正对了我的胃口——鸡胸肉尽是肉,多腻啊!我们就地取材,也变着法把鸡腿和鸡翅膀做出了好多种煮法:用烤炉烤,用锅焖;做盐焗鸡,做香菇焖鸡,做蚝油鸡,做咖哩鸡,做土豆焖鸡等等,都可以写一本《煮鸡大全》了。猪肉也经常吃,但因为不是新鲜的,所以吃起来总是如同嚼蜡。有个同学在 Lancaster 那边,听说那里的猪蹄
英国 人都不要,很便宜很便宜的价格卖,有时一大锅猪蹄的成本不过一、两镑,听得我搀死了。
这里的水果还不少,大多是从外国运过来的,香蕉、西瓜、菠萝、橙子、橘子、苹果、布甸都是经常有的。
住说吃贵,最贵的还是住。
在
英国 ,住房问题是很贵的消费。就连
英国 人自己也说,20年前的
大学 毕业生可以负担得起买
房子 ,但现在的
大学 毕业生如果要买
房子 ,连贷款的首期都给不起。特别是在伦敦,住房是个奇货可居的行业。
我在这方面还是比较幸福的。我住的是学校提供给
留学 生的宿舍,当时是75镑一周,水电暖气和上网都包了进去。虽然只有10几平方,但是干净利落,周围都是学生,还有保安,比较安全。如果和中国/亚洲学生住在一起,最大的好处是
生活 上可以互相照顾,而且相对安静些,但不好的地方就是一扎堆就容易形成自己的小圈子,局限了自己的活动范围。如果和外国学生一起住,好处就是可以有更多机会接触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扩大自己的视野,但也不要报有幻想,因为很多时候外国学生也喜欢自己独门独户做事,再就是比较吵闹,晚上11点多还呼朋唤友出去玩,还有人音乐开得很大声,也不是那么有公德。还有一点就是他们老有人抽烟引响火警警报。几乎每周都要响一次,早晚还没有规律,经过第一天的虚假警报后,现在我们都对火警警报见怪不怪了。
我也有同学在外面租
房子 ,租金是便宜些,65镑,但加上水电、暖气,再自己申请电话和上网,每个月算下来比住学校要贵,这还没算来回学校和住所的交通费,给我感觉是费钱又费时间。他们都羡慕我住在学校的方便和安全,而且很有学习气氛。如果晚饭后想借本书,可以直接走路去图书馆,没有那么多顾虑和担忧。
行由于住在学校,宿舍距离教学区不过几分钟,我的行当然就是步行了。就算是去附近 Harrow 镇买日用品,我也是“11路车”来回。
但是一旦要走远,就要借助交通工具了。伦敦的巴士基本上都是起步70p,然后根据所去不同的区而计算票价。但如果是要经常乘搭,很多人还是买 bus pass,分一周的和一个月的,有了这个 pass,就可以无限制乘搭了。但是在
英国 坐巴士,最要命的就是等。车站都有时间牌说几点几分有车,但是没有一次我是真的能等到的,究其原因,伦敦的交通灯太多,一碰上,准要耽误时间。到了晚上,班次减少,有时等一个小时才来一趟车也是试过的。所以我使用最多的还是地铁。伦敦的地铁真发达,一共有十多条线,纵横南北,横贯东西,互相换线也很方便。看好目的地在几区、要如何换线,按价格买票就是了。不会路就问呗,这里的人都很耐心和有礼貌,问路从来就不是什么难事。那些平时看来很流气的学生在你问他路的时候都是彬彬有礼的,和他们同朋友在一起的时候判若两人。不过伦敦的地铁也以误点闻名(就连整个
英国 的火车系统也难逃恶名)。也许是历史悠久,也许是保养不善,经常会听到“前方信号故障,本次列车将延误,请换乘其他线路,或者改乘巴士”的广播。有一次是夏天,市中心 Leister Square 站的两条线都出了毛病,近千人被撂在了站台和车厢里,没有冷气的伦敦地铁顿时变成了个桑拿室,让人没法呆,但为了继续旅程,也只有抹把汗继续等。
这里的出租车真的很可爱,就象我们平时所见的老爷车。路上跑的车也很漂亮。摩托也有,不多,但凡是开摩托的都是全副武装,皮衣皮裤的,很是帅气。骑单车的也有,头盔是必带的,衣服都穿得很鲜艳,生怕人撞了他。
我现在已经入乡随俗,再过马路的时候都不按灯了。尽管是红灯,但只要没车,我也跟着人家一起过,谁说外国人都很遵守交通规则的?但是碰上繁忙时间车多的话,咱就得乖点了,要过马路就按一下行人专用灯,等绿灯亮了就可以过了。不过这里的司机确实比较文明,看到你按了灯,尽管还没变灯,他知道你要过马路,还是会主动停下来让行人先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