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英国红色巴士
在工业革命以前,马车是英国人最重要的交通工具之一。伦敦最早的巴士服务其实也是由马车来提供的,那时还是个体经营,直到1855年伦敦市成立了伦敦马拉公共汽车公司(LGOC),才开始有了规范的公共马车服务。随后LGOC于1902年开始使用汽车作为公共汽车,并在1912 年被UERL(伦敦地下电气铁路有限公司)收购,最终于1933年从London General也变成了London Transport,红色伦敦巴士正式出现。此时, LPTB 旗下所有的地铁和有轨电车都被漆成了红色,那个时候“英国红”随处可见。
不过好景不长,红色垄断很快便被打破了。在1984 年撒切尔夫人领导的保守党政府执政期间,他们决定将伦敦的巴士网络私有化, 于是带着不同颜色的私营公司纷纷进入伦敦市场,各种颜色的巴士也在伦敦街头出现,甚至有些配色拿今天的眼光来看,都是在巴士车上不常见的,比如栗色 、乳白色、黄色+ 蓝、绿色+ 黄色等等,也不是说不好,就是一下反而失去了个性。
显然,伦敦人民并不买账,极具符号色彩的“巴士专用”一下被破坏了,民间反对的声音越来越大。最后迫于压力,政府不得不在 1989至1890 年期间用行政的力量干预市场,要求所有进入伦敦的巴士运营商都必须采用红色为主要颜色,让人们熟悉的“一片红”又回来了。所以严格地说,是伦敦人民让“英伦巴士红”保留了下来,不然今天的巴士不知道会是什么样子。
英国的红色电话亭
吉勒斯‧纪伯特‧史考特爵士(Sir Giles Gilbert Scott,1880-1960),他是利物浦大教堂(Liverpool Cathedral)的设计者,也是红色电话亭的设计师,在英国设计领域也是赫赫有名的任务。不过红色电话亭也不完全属于他的个人原创,其中也有不少改动,怎么回事?故事还得从第一代的电话亭说起。
第一代的电话亭是由邮政总署(The General Post Office) 在1920 年主持设计的,名字为Kiosk No.1,简称K1。不过K1没能一帆风顺,包括市政联席执委会、皇家建筑师学会、城市规划学会、 皇家艺术学会在内的许多机构都表示对K1的不满,要求重新设计,所以很快,邮政总署把设计服务外包出去,通过邀请的方式,找了三位著名建筑师来设计各自的方案,期望从中挑选出最令人满意的作品。
结果是吉勒斯‧纪伯特‧史考特爵士设计的电话亭被敲定为创作主体,不过迫于美感的需求和现实的需要,当局对这个“K2”进行了改动,最主要的变化就是颜色,从银色改为了醒目的红色,不仅辨识度增加,也提高了整个城市的色彩丰富度。可能当时连邮政总署都没料到这样的改动竟然如此成功,现在成了伦敦不可替代的一景。
1926 年开始K2在伦敦批量安装,问题也在实践中逐渐暴露出来,也促成K系列也在不断的演变升级:为了解决成本压力,1928 年邮政总署又再次委托史考特爵士设计出了更为经济的 K3、后来为了应对水泥预制板裂缝问题,邮政总署又先后设计了K4 和 K5。
然而,无论是K4还是K5,都不是我们现在最常看到的版本。现在英国最常见的是K6,是1935 年邮政总署又一次(到底要多少次······)委托史考特爵士设计一款电话亭,为英王加冕禧年特别设计,其原型是考特爵士自己设计的K2,不过更小巧,成本也更低。
不过没想到这次不是拥护红色,反而是许多地区的居民是反对红色,因此邮政总署迫不得不只好让各地自主选择颜色(瞬间觉得邮政总署的压力也不小啊······),所以大家有时候在老照片上看到不同颜色的电话亭也不用惊讶,多半是那个时候的成品。
那“红色潮流”又是什么时候回来的呢?是红色电话亭成为英国的国际名片之后,各种非红色的电话亭才逐渐被刷回红色,也算是躲过了一次小危机。随后跟着邮政总署的“分家”,作为分后两家之一的British Telecom(BT)也迅速把K6电话亭都换成了带有自己logo的现代电话亭,版本是KX100,显然老电话亭面临着又一次的危机。然而,英国红色电话亭的真正危机还不止是老旧更新而已,当下电话亭在现代技术的冲击下,功能性逐渐退化,这才是一个问题。
不过,我们还是得相信英国人民。一直以来,英国人对于“自己”的事情一点也不含糊,从官方、半官方到民间组织,甚至是个体,都会想方设法的保留这些标志式的物件。2012年BT推出了一个名叫Adopt-a-Kiosk的计划,鼓励各地政府以及NGO、慈善组织花一镑购买一个电话亭。同时,英国人也很给力的各种改造电话亭,比如什么电话亭图书馆、电话亭咖啡机、电话亭充电站也开始新奇的出现,总之,红色电话亭必须存在,不管以任何形式,它都得存在——因为它是英国最美的标志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