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我被一众热血沸腾的文艺青年感动了一把。这众热血青年大多为同胞,有的在英国念完书后留了下来,有的已工作多年,今次在伦敦租了个巨复古的场地,请来其他同胞及英国友人若干,好吃好喝的招呼开。管事儿者对着场地上的麦克风洋洋洒洒讲上一番标准的金鸡百花奖获奖感言,紧接着,一本立志主打文化艺术类的杂志就此诞生。
那杂志还真是相当有穿白裙、帆布鞋、斜挎“为人民服务”军绿色书包的文艺青年范儿。我这里讲的是比较高端的那款文青,这点从杂志使用的纸张及其文字路线可窥见一二。我于是由衷向主办方夸赞。他们竟被我夸得有些落寞,一提起未来的资金啊、盈利啊、回款啊大家就纷纷化作一位位忧伤的思想者造型。搞文艺嘛,哪个不是打着鸡血、拼了命的发扬著名的“拧巴”精神死挺呢,何况是在英国搞中国文艺。
俺当时感同身受的差点儿小泪纵横。话说许多年前,某华文媒体公司的老板亦是这番又风雨又彩虹、又盛放生命又铿锵玫瑰的慷慨陈词把包括俺在内的一群理想主义蠢蛋们哄得一愣一愣。结果大家纷纷深信起理想了不起、金钱算个屁,把家搬到了办公室,文编捎带着拉起了广告,美编捎带着干起了报纸的搬运发行,姿态简直高爆了!直到几个月后回款不力,老板收回资金、拖欠口粮,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里绝尘而去……霎那间,啥理想,啥姿态,一切都是浮云,浮云啊……
后来在另一家同类型公司工作的朋友T耳闻了俺那凄惨的身世,直批我没见过世面:“这有啥?我们公司的名言就是:把女的当男的使,把男的当牲口使。我就是那铁姑娘大队队长!”
最近看报纸新闻才知道,如今大学里的人文及艺术类学科已经被富家子弟高比例“霸占”了,据说是因为中产阶级家庭及以下收入的孩子“不敢”申请此类学科。我捋着胡须对此表示很欣慰:看来孩子们的基因是越来越好了,比俺们当年聪明多了,小小年纪就知道崇尚虚无没啥好结果。绝大部分文青到最后只能是疯狂折腾自己的钱包,间或捎带着折腾自己。
华人操着另一种语言、另一种文化跑到英国的文艺市场里来高唱“我有一个梦想”更是九死一生,套用句张爱玲的话叫做,文艺这玩意儿(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杀了几个人,没死的也送了半条命”。
半死不活者不在少数。话说一位在英国艺术类专业排名前十的硕士毕业生跑到伦敦本地一小有名气的艺术工作室求实习,偶遇一小有姿色美女,忍不住多看了两眼,为搭讪,没话找话的问:姑娘哪儿毕业的?答:剑桥大学艺术史硕士。倒抽口凉气,再问:姑娘出类拔萃,何必实习?再答:你以为我想啊,世道不景,争得个实习机会算不错了。
该硕士后来捂着那滴血的小心脏跑来同俺探讨在英国的诗意生存之道,俺一时语塞,只得四十五度角抬头作仰望星空状。如今啥年头?想做舞蹈家请摆S造型,想做诗人请先征婚,卖美不成,卖丑卖怪为上策,具体教材请参见芙蓉姐姐及凤姐博客。
但话说回来,就我有限的观察,大部分文艺青年向来无所谓钞票,姿态最重要,拧巴就是人生目标,借用句网友的话叫做“都有股子一把抹开脸上的雨水往前冲的劲头……天真,美好”。那么,你想听我的真心话吗?事实上,我为他们感到骄傲,感到心窝温暖。你懂的,没有一种成功是偶然的。
于是那天我参加完新杂志发布会回到家,打开电脑给主办方写去一封邮件,说了些无用却诚实的感受,告诉他们要坚持。而这,也是我想对无数留在英国一瘸一拐搞着文艺的同胞们说的话。
相关咨询请拨打400 666 1553(中国)0203 206 1211(英国) 或发邮件到china@peinternational.co.uk(中国)enquiry@peinternational.co.uk (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