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乘飞机出行,你看得懂机票吗?这个问题似乎有点小儿科。但事实上,目前的机票还真有点看不懂。
许多旅客在乘坐民航航班时,经常会对机票上密密麻麻的“神秘”外文字母及外文缩写产生疑惑。虽然航空公司工作人员会对有疑问的乘客做出解释,但仍有不少旅客对航空公司机票上仅标注外文表示不满,认为自己乘坐的是国内航班,中文标注不完整不符合阅读习惯和中国国情,并不是所有的消费者都懂得外文。
在日前召开的城市消费维权联盟2009年论坛上,消协系统再次发力。北京、长春、重庆、广州以及香港特区等17个城市的消协联合向交通运输部、中国民用航空局、国内各大航空公司等机构,发出了《关于在机票和电子客票中全面加注中文说明的建议函》,敦促国内外各航空公司尊重中国法律和中国消费者的阅读习惯,充分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在机票和电子客票中要全面加注中文说明,以履行明确告知义务,清晰明白地载明乘客应知的相关事项。
费猜想的机票“天书”
“你拿到机票后,机票上的CHD(儿童票)、6APR(4月6日)、YQ(燃油附加税)、CAN(广州)能看懂几个?”有关方面的这个小调查显示,能准确回答的人还真不多。一位业内人士说,对于机票上的纯英文标识,除了民航专业人士外,即便是懂英语的,真正能读懂的也非常少。调查显示:目前,国外航空公司在中国的办事机构或票务代理机构销售的机票或电子客票使用的基本上是外文;国内航空公司及其票务代理机构销售的机票或电子客票在使用英文的同时,尽管有些信息加注了中文说明,但承运人、出行日期等信息却没有中文。
中文标注的缺失,对不懂英文的消费者而言,可能面临的“麻烦”不止是时间出错,还可能因此跑错机场、航站楼。 2003年就有一起轰动一时的官司,促成现在上海起飞的航班客票上多了“浦东机场”、“虹桥机场”的中文标注。当年一名姓杨的乘客从上海飞厦门,就因为跑错了机场,而在虹桥机场滞留了6个多小时。航空公司在诉讼中称,自动打印出来的票面已标注国际通用机场代码,“PVG”表示浦东机场,“SHA”表示虹桥机场。诉讼的结果是杨某胜诉,民航也由此改进了管理措施,对机场加注中文。
由此而联想,是不是这一次,机票的“汉化”可以有体系有规模地完成?
机票标注中文阻力不小
在此次提出的《关于在机票和电子客票中全面加注中文说明的建议函》中,17城市消协还提出了具体整改建议:国外航空公司在我国的办事机构或票务代理机构销售的机票或电子客票在使用外文的同时,没有加注中文说明的以及存在类似问题的应尽快进行整改;强化服务意识,从根本上避免类似问题的不断发生。
中国民航总局有关工作人员强调:世界各国的飞机票,无论国内或国际航班,票面的各项设置和格式都必须严格遵守国际航协的相关规程,世界各国的航空公司都不可以擅自更改。以我国机票为例,票面上的出发地和目的地及一些特殊的通知条款都是中英文双语标注,如“北京”会标明 “PEK”,但日期、航班所属的航空公司、票价级别(打折或全票)等,都是按国际航协的统一规定,只标示英文缩写。
这也就意味着,机票的修改不是小事,而是需要整个系统进行调整,才能与之配套,因此,机票汉化的可能性也就大大减小。但是中消协法律事务相关人士表示,机票标注中文,体现了对中国消费者的充分尊重,中国的通用文字就是汉字,根据中国的语言管理规定,在中国境内从事经营服务的企业应该标注中文,最起码是中外文对照。现在乘坐飞机的人不再是原来的高端人群或商务人士,普通百姓也在其中,所以机票格式也应与时俱进,以符合普通消费者的阅读习惯。
此外,机票和航空运输电子客票行程单就效力而言,就是一种运输合同。只要在中国从事经营活动,就有义务在出票时使用汉字,明白地记录相关必要事项,否则就违反了相关法律中所明确的告知义务,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经营者应对消费者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
从这个角度来说,法理需要机票有限“汉化”。在中国民用航空发展早期,坐飞机是大多数人根本就不可能享受的待遇,如今却是普罗大众很难绕开的寻常事。国际惯例是不是一定要简单参照?是对中国市场自信心与决心的一个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