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英国留学->英国教育制度->正文

英国改革传统教育制度

出处: 本站原创   作者:xiaonancy   发表时间: 2012-03-26

  一百八十多年前,它在英国率先改革传统的高等教育制度,是英格兰第一所招生不区分宗教信仰和社会阶层的大学,虽然因此受到教会阻挠而在诞生后十年里都没有“准生证”,却最终实现与牛津剑桥鼎足而三。

  今天,伦敦大学学院传承这份与生俱来的改革精神,在教学和科研等方面不断开拓创新,已然在有的大学排行榜上爬升到全球第四的位置。

  要了解伦敦大学学院走过的这条名校之路,还是从它的校名开始。

  校名背后的英国高教改革往事

  许多人第一次看到伦敦大学学院的名字时都会问:这究竟是大学还是学院?在这个看起来有点怪的校名背后,隐藏着一段19世纪英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往事。

  “1826年,英格兰正在经历巨大的社会变化”,伦敦大学学院校长马尔科姆·格兰特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从社会大环境开始讲述建校的历史。当时,英国正值工业革命大发展,社会财富从传统的贵族和地主向新兴的商人阶层转移,随之而来的是大量的高等教育需求。而英格兰仅有的两所大学——牛津和剑桥,仍然只向信奉英国国教者且主要是贵族学生开放。

  因此,一些倡导教育平权的人士于1826年在伦敦创建了不分宗教信仰和社会阶层,向所有人开放的“伦敦大学”,并定校训为“让所有因品质而应得奖赏的人都来吧!”

  它也因此遭受了来自英国教会等方面的强大阻力,在诞生后十年里都没有获得“准生证”——能够赋予英国大学正式身份的“皇家宪章”。

  不过,英国人民支持了这所新型大学。伦敦大学学院副校长郭正晓介绍说,当时人们纷纷出资购买学校股份,以私募基金的方式帮助学校建设,更关键的是,虽然没有正式大学身份,却并不妨碍它颁发自己的文凭,这十年间仍然招收并培养了大批学生,社会也认可其文凭的含金量。

  其间,教会力量为了与之对抗,于1829年在伦敦成立了另一所信奉基督教的“国王学院”。但在历史的潮流中,英国官方最终在1836年颁发了一份“皇家宪章”,将这两所学校合并,命名为“伦敦大学”,原来的伦敦大学随之改名为“伦敦大学学院”。伦敦大学作为英格兰的第三所大学,开始与传统的牛津剑桥鼎足而立。

  回顾伦敦大学学院的成立,在英国高等教育史上起到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作用,它播撒出的教育平权火种很快燃遍了英国,许多城市相继建立了没有宗教束缚的大学,现在即便是牛津和剑桥也已经接受了不区分宗教信仰这个普遍的准则。

  需要说明的是,伦敦大学几经变迁,现在只是一个松散的联合体。伦敦大学学院现在拥有许多自主权,认为自己是一所大学而不是学院,通常大学排名机构也将其单独排名。

  传承改革创新精神

  在建校后的一百八十多年里,伦敦大学学院传承了与生俱来的改革精神,不断开拓创新,还拥有许多“第一”,如是英国第一所允许女性平等就读的大学,是英格兰第一所有学生会的大学,形成了激进改革的传统。

  一些功成名就的校友回忆大学生活时记起的也是改革经历,英国著名对华友好人士、48家集团俱乐部主席史蒂芬·佩里(Stephen Perry, Chairman of the 48 Group Club)在上世纪60年代末就读伦敦大学学院,他回忆说,当时的教学有照本宣科“填鸭式”教育的毛病,他作为学生会主席就带领同学们要求教学改革,成功使教学更加互动,课堂讨论日渐增多。

  现在,互动讨论已经在伦敦大学学院的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来自中国的留学生王琳对此深有感触:“国内上课时老师在不断地讲,而这边平均下来每节课一半时间都是学生在讨论、演讲、问答,老师只在旁边起一个指导的作用。”她认为这更有利于促使学生在课下准备,并最终形成属于自己的观点。

  在教学外,大学的另一个重要职能是学术研究,伦敦大学学院也一直走在开创新学科的前列,不吝于将“教授”头衔授予新兴学科,如在19世纪早期就有了英国第一个中文教授,此外还拥有第一个化学教授、第一个埃及古物学教授、第一个精神学教授等等。

  郭正晓副校长介绍说,伦敦大学学院还有专门的“校长奖学金”来鼓励前沿研究,如最近就以此资助了一名年轻的学者,他专门研究从微生物到细胞之间的演化过程,这方面研究现在还较弱,难以拿到国家层面上的项目资助,但如能探清其原理将有深远影响,学校于是就自己拨款支持这种创新性的研究。

  近年来,伦敦大学学院在筹资上也有改革之举,格兰特校长于2004年发起了一项向校友和社会募集资金的大型计划,目标是十年内筹集3亿英镑资金,当时是英国大学史上规模最大的筹资行动。这种“要钱”的行为在美国大学中颇为流行,但与英国大学长期以来主要依靠公共资金的“绅士”传统并不一致。格兰特校长说,只要转变思想观念,就会发现“要钱”这条路在英国也可行,现在筹资目标已完成超过三分之二,他相信最终结果还会超出预定目标。

  改革总是意味着创新和改变传统,格兰特校长也这样总结伦敦大学学院的特点:“这是一所激进的学校,从不怕尝试新鲜事物,不惮于改变人们对大学的传统看法。”

  新世纪的全球名校

  不断的改革创新使得伦敦大学学院不断向前发展,在英国《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副刊》与研究机构QS共同发布的2009年世界大学排行榜中,伦敦大学学院攀升到全球第四的高位,超过许多名校。在2010年的QS排行榜中,伦敦大学学院也仍然保持了第四的位置。

  格兰特校长对此的看法是“排行榜很难抓住每所大学的本质”,因为每所大学都不一样,优势领域也不同,难以简单地说谁好谁差。不过他也高兴地看到,伦敦大学学院这些年的成功发展在排行榜上得到了反映。

  对于伦敦大学学院的成功经验,格兰特校长说,除了不断改革创新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全体教职员工的凝聚力,不分地位高下,共谋学校发展。

  郭正晓副校长用“共治精神”一词来予以形容,这是指大家在保持自由思维和彼此尊重的同时,为共同目标而共同努力奋斗的精神。他说,与此相反的是像军队那样层次分明的等级式管理,但对一所大学而言,在教职员工之间减少行政等级色彩,鼓励他们“不在其位,也谋其政”,敞开胸怀建言献策,更有利于学校发展。

  谈到伦敦大学学院今后的发展,格兰特校长说新的方向是国际化。他认为这是全球化时代的大方向,提出了将学校打造为“伦敦的全球性大学”的计划。现在伦敦大学学院已有大量国际学生,还在海外有大量合作办学的研究生点,如与美国耶鲁大学展开了跨大西洋的合作。他还提到,中国正在快速发展,加强与中国的合作也将是伦敦大学学院未来发展的重点方向之一。

以上信息来源英国留学中介优越教育:
优越教育中国区官方网站  //www.peccn.com

优越教育全球官方网站  //www.peinternational.co.uk

优越教育美国留学网站  //www.peccn.com/us

优越教育澳新加留学网站  //aoxinjia.peccn.com

��Խ��ѧ


顾问名校经验分享

顾问风采展示